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?有了手機,孩子能立即從網路上找答案,部分APP也能發音幫助孩子記憶英文單字。但如果孩子手機成癮或長時間玩3D遊戲,可能削弱專注力。出生在3C產品隨手可得的i世代,究竟這群孩子一旦沉迷手機怎麼辦?直接禁止可能引起反彈,讓我們根據孩子的3種心理輕鬆掌握i世代的教養訣竅。
1張圖帶你分析孩子行為,輕鬆了解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
孩子手機成癮要怎麼判斷?是使用手機的時間較長,還是沉浸在網路世界中無法自拔?以下圖表整理自【教育部全民資安素養網】,帶你從孩子的生活表現,了解他是否有手機成癮的狀況,並進一步了解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。
類型 | 孩子的生活表現 | 持續3個月以上請勾選 |
當下狀態 | 孩子放學後總是跟手機黏在一起 | 口 |
即使定下滑手機的時間,孩子仍會超過時間 | 口 | |
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 | 口 | |
戒斷症狀 | 請孩子暫停滑手機時,他的情緒會變得低落或暴躁 | 口 |
逃避心理 | 孩子很漫不經心,不常與父母抱怨或討論自己的煩惱 | 口 |
做功課時,會不時瀏覽社群軟體或遊戲 | 口 | |
孩子不常與自己討論人際上的困擾 | 口 |
5項(含)以上符合:逐漸減少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
如果根據孩子近3個月的表現,測驗結果有5項(含)以上符合,就代表孩子手機成癮有極高的可能性。例如孩子放學後就將時間花在手機上,壓縮寫作業的時間,或是睡前滑手機,一旦受到禁止,他就會出現反應激烈、沮喪、提不起勁的「戒斷症狀」(Withdrawal Symptoms)。另一方面,孩子也可能因為想逃避現實中的人際關係,而對手機及網路上癮。究竟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?建議試圖轉移注意力,運用心理學的技巧,減輕孩子手邊沒有網路、遊戲、社群軟體的焦躁感。
不到5項符合:提早預防孩子手機成癮的行為
根據孩子近3個月的表現,若測驗中符合者不到5項,代表孩子手機成癮可能性較低,有以下常見的原因:
- 孩子高度自律:按部就班地規劃讀書、運動及使用手機的時間,不失去平衡。
- 孩子使用手機的習慣較單純:裝載的APP較少,或對遊戲興趣缺缺。
- 手機上網沒有吃到飽的服務:父母為孩子選購的手機網路資費較低,限制上網的流量與時間。
即使孩子目前沒有手機成癮的現象,但若孩子自行購入手機且上網流量無限制,或是被遊戲APP吸引,孩子與手機的關係就會變得密不可分,甚至嚴重影響生活作息。不妨先理解這群一出生就與3C產品為伍的i世代心理,有助於了解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。
為什麼孩子手機成癮變得心不在焉?4個i世代的特色告訴你
i世代是指在1995年到2012年間出生的孩子。由於3C產品的使用體驗與習慣早已根深蒂固,因此偏向在3C產品上找到快樂以及被理解的感受,而花許多時間在手機、平板及電腦螢幕前。
1.傾向憂慮,不易快樂
i世代的孩子手機成癮相對其他世代更常見,這與手機平板等3C用品有關。然而根據《每日科學》研究,與真人的深度談話,比起獨處或聊八卦更能帶來快樂。一旦孩子手機成癮,人機互動的時間大於人際互動,更不容易獲得深刻的愉悅感。同時,網路霸凌也頻繁發生,讓孩子處在情緒波動大的狀態中,一旦從手機帶來的快感中脫離,切換成另一個生活情境-例如媽媽喊坐在電腦前的孩子下樓吃飯-低落與空虛感也會加深。因此,從以上兩種層面來看,我們知道i世代孩子為何容易因手機成癮變得不快樂。
2.缺乏踏實的生活體驗
i世代的孩子想知道某項資訊,只要在手機螢幕上動動手指,圖片影片及3D環景近在眼前,不出門也知天下事。然而不費吹灰之力取得知識,了解別人的經驗談,反而不易累積自身經驗,台灣腦科學權威洪蘭也說過「孩子做得越多,學得越多」,寓教於樂能讓親子雙方都快樂。因此讓i世代孩子動手做、累積自己的經驗就顯得相當重要。
德國菁英教育下的孩子,不會過早接觸學科知識,而是能盡情接觸大自然、分享自己喜歡的故事、動手繪畫等,孩子有機會充分探索自己的興趣,藉此開發潛能。
3.擁有不想長大的心理
i世代的「i」除了有iPhone、iPad的意思,還意指個人的、個體的「individual」,也擁有更高漲的包容(inclusive)與平等意識。珍˙特溫格所著的《i世代報告》更指出這群孩子更專注自我,不願被社會教條所限制。她指出,i世代的孩子比起與人相處,花了更多時間在手機的社群軟體上,因此較不善於與現實世界中的人互動。這導致i世代長大成人的時間點延後了,擁有不想長大的心理狀態。
4.一心多用影響專注力
憑藉出色的3C使用經驗,i世代孩子擁有優異的多工能力,可以一邊滑平板電腦一邊讀書,並接聽朋友的來電……。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看似很有效率,然而大腦實際上不擅長多工。孩子一心多用時,體內分泌的皮質醇(壓力賀爾蒙)就會上升,效率變低且更容易感受到壓力、精神緊繃。因此,一心多用不見得是提高效率的方法,為了避免造成孩子手機成癮,建議運用品格教育課程,讓孩子養成專注力,以及確實提高效率的方法。
從3個心理層面改善孩子手機成癮的習慣
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?我們先從以上內容了解i世代孩子手機成癮的原因,是因為習慣3C用品帶來的快樂。直接禁止孩子使用手機就像戒糖,反而會引發焦慮、不安的戒斷症狀。資優生建議從孩子的3個心理需求,漸進性地改善孩子手機成癮的情況。
1.孩子想獲得勝利與成就:漸進式學習取得成就感
遊戲之所以能輕易讓孩子手機成癮,是因為3種設計機制:
- 短時間內大量取得寶物:例如攻擊怪物就能得到許多裝備或寶物。
- 容易上手:一進入陌生的虛擬國度,就有充分的指引或提示幫助上手。
- 容易破關:遊戲難度按照孩子的程度循序漸進,孩子不會玩到一半就放棄。
為了讓孩子把注意力從手機轉移到課業上,不妨參考遊戲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,作為教育的參考。爸爸媽媽也可以選擇一套採取類似原理的學習系統,難度由淺入深的課程設計,讓孩子循序漸進地克服學業困難;累積一定學力等級後,藉由解答更高難度的題目,如此達成正向循環。在這過程中,孩子的學習能力與成就感也一併提升。
2.孩子渴望被理解與支持:父母與孩子之間亦師亦友
i世代孩子的喜怒哀樂通常隨著網路世界起伏。每一張社群軟體上的照片,容易引發雙方的比較心理,看到別人似乎過得比自己好,會不由自主變得沮喪、不滿。若因為想從網友身上得到「被理解」的感受,導致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?
以交網友為例,孩子是希望有個對象支持自己的夢想、同理自己的擔憂、陪自己解決問題。建議父母適時切換成朋友的角色,讓自己的視線高度與孩子一致,提出自己的經驗談之前先聆聽。亦師亦友的角度,更能滿足孩子渴望理解的需求。
3.孩子設法逃避痛苦:發掘學習的潛在價值
比起追求快樂,人們更想逃離痛苦,這也是課業不佳的孩子手機成癮的原因。一旦為了避開課業壓力,導致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?建議父母指出痛苦與成果之間的關聯,幫助孩子從看似痛苦的學習,了解背後有哪些價值。以鬧鐘故障為例,如果孩子懂一點內部結構,或許能自行拆機處理。當下修好鬧鐘,避免隔天上學遲到,也是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來源。
i世代孩子手機成癮有解!透過【資優生品格培育系統】AI品格教育課程,提升學力與專注力
網路讓人輕易找到同溫層(Stratosphere),獲得理解與支持,但若孩子長時間上網是為了遠離壓力與痛苦,就需要及時改善。可根據孩子手機成癮的心理,採取溫和的教養方法,以免直接沒收手機引發孩子極大的反彈。
【資優生品格培育系統】就是一套能讓孩子漸進式學習的系統,透過AI科技收集並分析大數據,量身訂製適合的學習歷程,孩子可循序漸進習得專注力、自律等30種以上的智能。每天只要20分鐘左右即可提升學力,讓孩子撥出更多時間運動、睡眠並發展潛能與天賦!如果你正在費心思考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,就先來了解這套系統吧!(【資優生品格培育系統】如何幫助孩子?歡迎點我了解)
品格教育課程推薦-資優生品格培育系統
連絡電話: 0800-31-27-14(點擊撥打)
加入官方LINE@: @geniuskidgroup(點擊加入)
詢問官方粉絲專頁: 資優生品格培育系統(點擊私訊)
服務時間: 週一至週五 10:00 - 17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