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沒有同理心怎麼辦?總是搶別人的玩具,外出用餐,服務生上菜時不懂與對方說謝謝,這些都是孩子同理心不足的表現。充滿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對他人的情緒與處境感同身受,付出真誠的關懷。因此如何教導孩子從小培養同理心呢?一起與資優生從實務與概念層面幫助孩子吧!
孩子沒有同理心怎麼辦?先從3個層面了解缺乏同理心的表現
孩子常常搶別人的玩具、認為別人幫自己忙是應該的而沒說謝謝、喜歡嘲笑別人......這些行為舉止是跟同儕有樣學樣,還是一時忘記表達感謝?如何判斷孩子的習慣確實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現?一起透過以下3種行為類型分辨孩子的行為,讓你更了解孩子沒有同理心怎麼辦。
1.以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為優先
人天生就傾向為自己多想一點、多得到一些,例如:
- 孩子期盼能分到多一點糖果,發現老師多給糖果給某個孩子而心生不滿,卻沒料想到那位孩子可能上次沒有分到。
- 認為爸爸媽媽偏心,沒有深入思考會不會是妹妹身體較虛弱而獲得更多關愛與照料。
如果總習慣以自己為本位思考,日後孩子的同理心就會較缺乏。
2.缺乏為他人著想的品格
同樣以上段2個例子說明,「如果自己分到較多糖果,對其他孩子會不會不公平?」、「妹妹受到父母的照料,會不會是因身體不適?」孩子的同理心如果缺乏,就不容易也不願意深入思考,而是看到表面的現象,就直接認定師長或父母偏心。
3.將他人的服務視為理所當然
與孩子一同上餐館用餐,但孩子對服務生上菜倒水的舉動認為是應當的,而沒有表達感謝嗎?這反映出孩子的同理心不足。如果孩子願意換位思考(Replacing Thought),例如「如果我是服務生,端著燙燙的湯碗上菜,會不會希望對方說謝謝,態度是好的?」,就更容易看到對方付出的用心、同理對方的處境。
根據阿德勒心理學的3步驟,輕鬆了解孩子沒有同理心怎麼辦
透過以上3個生活中的情境,相信你已了解孩子缺乏同理心有哪些表現,也知道這現象是孩子童年的「自我本位思考」導致。阿德勒(Alfred Adler)對於親子溝通提出重要的「我訊息(I Message)」,幫助父母以客觀事實而非情緒取向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,現在就讓這位心理學大師告訴你孩子沒有同理心怎麼辦。
Step1.認識「你訊息」及「我訊息」的分別
阿德勒在人際溝通及職場管理領域見長,但其實這位與佛洛伊德(Sigmund Freud)、榮格(Carl Gustav Jung)並稱為「心理學3巨頭」的20世紀心理學大師,對親子教育及溝通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。他提出訊息有你我之分,以下帶大家簡單認識並應用這項概念,藉此了解孩子沒有同理心怎麼辦。
(1)你訊息(You Message)
舉例說明:「你怎麼一直睡過頭?每天早上媽媽不是來叫醒你了嗎?真的講不聽!」
這類以「你」為開頭的句子聽得出斥責、責罵的語氣,除了指出情況,說話者也容易帶進自己的情緒,出現誇大事實的激烈字句如:「一直、總是、有哪次不是這樣?」因此容易導致孩子反駁,最終雙方演變成「算了,我也不想講了」的冷戰。
(2)我訊息(I Message)
舉例說明:「我覺得你這一兩次睡過頭讓媽咪有點困擾,因為我覺得你好像忽略媽咪來叫你起床的這件事了。」
與容易直接導向情緒抒發的「你訊息」不同,「我訊息」是根據客觀事實,並明確帶入自身的觀感,讓孩子認知到並有機會同理對方的情緒。例如孩子睡過頭的這件事,父母提出自己對孩子某項舉動的心理反應,也就是媽咪對「叫孩子起床卻沒有效果」這件事感到失望,讓孩子有機會認識並熟悉他人的心情,這也是培養孩子同理心的一個起點。因此阿德勒鼓勵我們,不論對象是自己的孩子、下屬或主管,都可透過我訊息來溝通,達到讓對方反思反省,進而解決問題的對話模式。
Step2.改用「我」開頭客觀描述事實
如果你正在因為孩子沒有同理心而感到挫折,不妨在掌握阿德勒我訊息的概念後,試著調整溝通方式吧。與孩子一起對某個狀況討論改善方法時,將主詞改為「我」,適度讓孩子察覺到自己的不快、不舒服,是培養孩子同理心的一項重要步驟。
孩子之所以沒有同理心,也可能是未在當下察覺到對方的心情。人就像一面鏡子,他所呈現的情緒有助於讓孩子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做得過份了,而阿德勒的我訊息能以正面且較溫和的方式說理,讓孩子同理對方的情緒。使用我訊息開啟溝通的一項優勢,就是降低上對下的權威性,孩子更容易感覺到父母想一起解決問題的心情,了解並非自己一人獨自面對問題。
Step3.用提問的方式找出解決方法
在孩子的同理心缺乏的情況下,容易出現對他人造成困擾的舉動,例如從其他小朋友手中搶來糖果,或是對得到父母更多疼愛的妹妹惡言相向。因此除了透過「我訊息」幫助孩子感受對方的情緒外,最後建議使用提問(Question Sentence)的方式帶孩子找到解決方法,幫助下次更能同理他人。
舉例說明:「為了避免下次又睡過頭,我們換個手機鈴聲或鬧鐘好不好?你覺得有哪些方法可以試試看呢?」
命令句的語意與情緒相對直接,然而提問句型能給孩子「要不要這麼做」的思考空間,也較能感受到父母站在「利他(Altruism)」立場,而更能同理父母的感受並接受建議。
孩子的同理心需要後天養成!4個教養觀念必看
阿德勒的我訊息聽起來是否更能被孩子接受,也讓你更清楚認知孩子沒有同理心怎麼辦呢?想更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同理心如何培養,資優生從大腦結構、繪本玩具、父母的習慣與品格教育課程等4個層面說明教養觀念,一起更全面理解孩子同理心如何養成吧!
1.孩子的同理心發展受到先天條件的影響
(1)鏡像神經元未發育完全,容易導致孩子自我中心
鏡像神經元(Mirror Neuron)在人腦的語言區「布洛卡區」及下部大腦頂葉皮質附近,分布特別多。當人們看見對方做出例如摸頭髮的舉動後,鏡像神經元會變得活絡,就像親自做出這個動作一樣,頭髮的觸感、頭皮的感受也隨之被引發,因為有鏡像神經元,人類才有感同身受的能力。因此大腦結構尚未發育完全,就成為孩子欠缺同理心的原因之一。此外,皮亞傑的自我中心觀(Egocentrism)也告訴我們,孩子從2歲到青少年時期,都容易受自我中心的思考模式而導致同理心不足。因此,父母不必過於費心思考孩子沒有同理心怎麼辦,可將其視為孩子與生俱來,但後天可改善的一項特質。
鏡像神經元的另一項特色是,當孩子觀看具有刺激性的影像時,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會受到刺激,導致孩子模仿該行為。因此建議持續透過品格教育課程,讓孩子的性格與學習潛能往正向發展。
(2)透過繪本及玩具可提升孩子的同理心
英國大學研究證實,即使獨自一人玩洋娃娃,仍對孩子的同理心養成有幫助。孩子閱讀繪本則更容易將自己置入角色的立場與情境中,並接觸到情緒變化。例如《伊索寓言》北風與太陽的故事中,太陽曉得要讓路人將斗篷脫下,並不能像北風使用蠻力,因此以智慧勝了對方。這故事的寓意也能告訴孩子同理心的重要,為對方設想他的情況與需要,才能做出合宜的行為。
2.父母適當表達情緒及品格教育,可引導孩子學會同理
(1)父母的情緒能提升孩子對情緒的敏銳度,進而培養同理心
許多父母想成為孩子心中完美控制情緒的表率,因此在孩子面前喜怒不形於色。但若孩子不了解自己的行為會帶給對方什麼心理反應,就無法藉此反省自己並同理對方,因此建議父母從自己開始,讓孩子有更多機會認識他人的情緒。
(2)品格教育課程可從後天開發孩子的同理心
同理心意謂著設身處地的能力,付出關心或改變習慣前需先意識到對方的情緒變化,而觀察力與同理心可透過品格教育課程改善,以下舉例說明:
- Step1.敏銳:能細膩推敲旁人的情緒,並試著同理對方的經歷。(點我閱讀馬雲知人善任的原因)
- Step2.慎重:雖能察覺對方情緒波動的原因但不妄加臆測,而是審慎對待並同理對方的情緒。(點我從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身上看出慎重的重要)
- Step3.同情並同理:透過自己的心情感受到對方的立場與狀態,將心比心並推己及人,養成悲天憫人的品行。(點我了解麥可傑克森行善的背景)
【資優生品格培育系統】品格教育課程導入AI技術,輕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並提升智能表現
雖然孩子先天善於自我本位思考,但所幸惻隱之心也與生俱來,只要後天藉由阿德勒心理學的教養技巧,搭配品格教育課程加以培養,就能養成有憐憫心的孩子。孩子的同理心、敏銳察覺等品格宛如CPU(Central Processing Unit,中央處理器),能讓科目學習、應對相處、優勢及潛能開發這些如同APP的能力運作得更有效率。
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曾以「6項精進」勤勉自己,其中一項是做出利他的善行。如上段所述,利他首先須覺察對方的情緒,意即同理的能力,可說同理心對孩子或經營者,都是一生須持續學習、謹守的品格。另一方面,上述影片告訴我們同理心、觀察力就像個人的軟實力,唯有從小為孩子建立起品格的根基,才有助於在日後蓋起成就的摩天大樓,並讓好品格與素養受用一生!對於品格與EQ能力的培養,推薦導入AI技術的【資優生品格培育系統】,百萬道題庫難度由淺入深,使孩子的同理心及學力不僅獲得適性發展,也可充滿成就感地達成學習目標!(AI人工智慧如何促進孩子的同理心養成?歡迎點我了解)
品格教育課程推薦-資優生品格培育系統
連絡電話: 0800-31-27-14(點擊撥打)
加入官方LINE@: @geniuskidgroup(點擊加入)
詢問官方粉絲專頁: 資優生品格培育系統(點擊私訊)
服務時間: 週一至週五 10:00 - 17:00